频道主编:宋大为
我雕刻残荷系列砚

郑喜燕     主流网-长春日报     2012-10-08 14:08:58

我从小就喜欢美术,经常临摹一些还看不懂的图画;大一点时梦想成为画家。初中毕业考入职业高级中学学习雕刻,毕业后进入通化市工艺美术厂与松花石砚结下情缘。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无论怎样的心酸、坎坷始终没有放弃对松花石砚的研究和热爱。虽然对山水、人物、花鸟砚的雕刻样样得心应手,但细品却没有自己的风格,不是自己想要的,闲暇的时候总是在琢磨却找不到答案。

2009年的春天来了,我的创作春天也来了。吉林省首届工艺美术“百花杯”大奖赛将在当年5月举行,得到这一消息心中非常激动。可冷静下来却为参赛作品发愁,怎样才能创作出体现自己风格和特点的作品呢?为难之际通化松花石砚协会会长刘祖林通知我去开会,并说会上有吉林省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先生给大家讲课。我早就从电视和报纸上看过关于彭老的报道,只是无缘相见,今天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我早早来到会场。

会上,彭老讲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和从艺生涯,当讲到松花石砚时,指导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多看一些历史典故和唐诗宋词的书。比如在体现荷花时,不要只是荷花盛开的美,要从“留得残荷听雨声”中领悟残缺的美。听到这些我突然茅塞顿开一幅残荷听雨的图像在脑海里慢慢形成。于是,我的第一方残荷松花石砚《听雨》问世了——一朵残荷,一片带斑点的深绿色荷叶,立于荷塘之中,仿佛正静静聆听细雨声。《听雨》在2009年5月举行的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百花杯”大赛上获得金奖。

郑喜燕雕刻的松花石砚《听雨》

同年8月,我到长春拜访彭老,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让我欣赏他雕刻的《石头记》微刻作品。《石头记》融文学、绘画、书法、篆刻、雕刻为一体,内涵深远。我被这套作品深深打动,想拜彭老为师的念头愈来愈强烈。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彭老说出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彭老听后爽朗地笑了,说他早有这个想法,真是一拍即合!从此我便来往于通化和长春之间聆听师父的教诲。

师父说你的《听雨》作品虽然获了金奖但不能骄傲,出一件作品有偶然性,做出一个系列作品就能看出功底,艺术要讲究个性化,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像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你的荷叶做得很有感觉应该多下功夫,将荷叶与传统砚融为一体,还要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融进去,表现出荷的意境,太像则俗,不像欺世。

郑喜燕雕刻的松花石砚小荷

回到家信心满满地投入了创作,可是却找不着感觉了——让师父言中了。怎么把一片荷叶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来?从网上查了大量荷叶图片还是找不到感觉,便到村中荷塘去观察自然界中真实的荷叶。刚看到满塘的荷叶有点儿晕,缕不出头绪,经过几个月不断的观察终于读懂了荷的生长规律。此后不久,又一方《枯荷听雨》砚在师父五次不厌其烦的指导下问世了。这方砚选用的是猪肝紫,荷叶与莲蓬是紫色的,砚堂满是豆绿色,堂中间还有一酷似中国地图的晕纹。莲蓬从荷叶左上方的残洞中伸出,侧着头好似一位婀娜的少女静听荷塘秋雨。

2010年春,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选派我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装饰图案高级研修班。在苏州学习期间,国内知名教授、学者张鹏川、李燕、陈汉民、张道一等分别阐述了中国各个时期和世界不同时期工艺美术图案的发展过程,并在苏州参观了玉雕、木雕、砖雕、刺绣的工艺流程,使我大开眼界,对砚雕的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其间,我又观察到苏州、杭州两地的荷塘,对创作结业作品有了方向。

郑喜燕雕刻的松花石砚《枯荷听雨》

我在荷叶题材的基础上融入东北地域特点设计了一方《枯荷残雪》砚。我将创意告诉了师父,他沉思少许问我有这样的砚料吗?我自信地告诉师父松花石中有一种黄金裹玉的砚料最适合做《枯荷残雪》。师父停顿了片刻说:“你的结业作品是要参加杭州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展的,展会上不但要评出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杯’奖,而且作品还可以出售,不过你的这件作品无论多少钱都不要卖 ,一定要拿回来。还有你的这个创意不错,要用意象的手法体现,制作难度会很大,要克服一切困难做好。”

说到意象,让我想起师父的微刻《石头记》第五十七回,为了表现黛玉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处境,师父并不是刻意去刻画人物,而是选用一块只有巴掌大的上等青田封门青石,利用上面枯黄巧色雕了一片枯叶,这片离开母体枯萎的叶子飘飘摇摇好似黛玉的处境和心情。用一片小小的枯叶淋漓尽致地表达这一回的中心真是巧夺天工,也启发我开拓创作思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创作《枯荷残雪》时选料还是出了问题,松花石黄金裹玉的石料里面裹的玉大小是不确定的。我两次到产地通化大安乡,跑遍所有石农家也没有找出一块适合的砚料。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起自己的存料里有一块存放多年的黄金裹玉,抱着一线希望找出来用锯切开,一锯下去从黄色的砚石中流出白色液体(切料石要加水),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可以说这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砚料,尤其是完成之后更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黄金和白玉之间出现了一小块石英好像是雪融化后结的冰,融化的雪水慢慢流入露出雪面的莲蓬里冻在一起真是神来之笔。松花石砚《枯荷残雪》顺利问世。

从2009年秋到2010年秋,一年的时间我仅制作了三方松花砚:《枯荷听雨》、《枯荷残雪》、《枯荷蕴春》。这三方砚在2010年秋给我带来了双丰收:首先荣获了吉林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且这三方砚作为我在中国工艺美术装饰图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作品在2010年秋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喜获金奖。

会上有一藏家出30万请我转让《枯荷残雪》砚,我按师父的嘱咐没卖带了回来,做永久收藏。至此,我的残荷系列砚在师傅指导下终于有了自己的风格。

(本文作者系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声明:收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关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