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编:宋大为
卜昭禹工笔动物画评价

于维范     主流网-长春日报     2010-02-05 10:03:25

 国画家卜昭禹几乎每年都要出游一番,大多涉足长白山等荒野之域。在他来讲,这绝不是因为生活的富庶而作为“驴友”遍踏名山大川,他的直接目标是为了有机会亲眼目睹他钟爱的野生动物,因为在他的艺术创作的目录中,动物占了相当的比重。当然,这里面也有对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忧虑,这一点在他的创作选材和画面经营上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作为以工笔人物为主创题材现已卓有成就的卜昭禹,兼营工笔动物,实在是有很大的风险,原因是选择花鸟画中的走兽画科作为艺术表现的研究课题,在当今画坛上多有涉者,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动物的杰出艺术家们大多以牛、马为主要对象,其主因在于人—牛、人—马之间的主仆、亲密友善关系,这些家畜类动物实质上已经与人有了一种默契,一种先天的相依相容。而真正涉及到相对生猛而暴戾的虎、豹、豺、狼的题材表现也呈递增之势。这些动物的研究和写生多可在动物园中实现,也就容易上手,所以,要在这拥挤的艺术之路上独辟蹊径“杀”出一方天地,还真是难上加难,况且还有诸如笔墨技法、艺术语言的实际问题。

 我实在有些纳罕卜昭禹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尽管他有敏锐的艺术感觉在,尽管他穷尽身心刻苦研修,尽管他每每朝圣般去拜谒那些幽深山林中的生灵们……

 经过数年的集腋成裘,他成功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精到之作,动物类品种多到令人咂舌:牛、马、羊、鹿、狗、猪、松鼠、虎、狮、狼、象、猴、猫、兔等,还有禽鸟类的鸡、孔雀、鸽子、麻雀等。

生肖猴

鹿鸣

花鸟

村边

 这是卜昭禹多年心血的写证,也真正检验和展现了他扎实的艺术功底。

 在创作中,卜昭禹崇尚以《画山水序》而著名于中国绘画美学史的晋代美学理论家宗炳的“神形分殊论”,即世界上一切物象皆神的显应。宗炳在《明佛论》中说:“若使形生则神立,形死则神死,则宜形残则神残,形病神困。……病之极矣,而无变于德行之至,斯殆不灭之验也。”这位大师认为群生虫豸等皆然。由此,卜昭禹的人物工笔画中,有顾恺之“传神论”的精髓;而在创作工笔动物作品时,他把“形”的结构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有了“神”以“形”显,“形”以“神”正,“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卜昭禹在观察和揣摩动物时,常常加入了一种拟人化的情愫,他能从动物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看到它们的喜怒哀乐,理解它们的“情感世界”。如他的作品《严父慈母》中,三只狮子在草地上嬉戏:画面下方是一只幼狮,它翘着小耳朵,摇晃着短短的尾巴,作跳跃状;上方是一只英武的雄狮,它昂然矗立,壮硕而威严,它貌似严肃地看着幼子,眼神却透着一丝温柔;中间是一只卧姿雌狮,它满眼慈爱和欣慰地瞅着它的爱子,似乎幼狮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它生命中最大的满足。这是一幅真正的“全家福”,让人看了久久难忘。而画面的设色高雅素淡,以现实中狮子本色为基调,连精描细绘的树枝和草丛也未敷别色。这幅画作选材视角独到,技法应用得当,在注重写实造型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的艺术形式。工笔白描虽然是用来打草稿、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但作为宋代以来就形成了的一种绘画形式,大多工笔画家都十分重视白描的作用。卜昭禹的白描用笔流畅,变化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这在他的很多动物白描中都有深刻的体现。我欣赏过他为挂历创作的白描作品《十二生肖•狗》的原作,那是一条白色京巴狗,通体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洁净的毛色所具有的纹路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那狗安详而聪颖,这是他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完美统一的上佳之作。

 在卜昭禹的动物画中,工笔重彩占绝对大的数量,除了用精巧的线来勾勒表现对象的“形”之外,他在涂敷色彩时,对传统的在“骨法用笔”(勾线)的前提下进行直观简单的“随类赋彩”进行改革,强调“以色造型”,重视自然的现实和画面的色彩效应,强调色彩给人的心理反映和画面的和谐生动。当然,他又反对传统用色的单调主观,主张创作出表现具有当代审美意味的动物工笔画。还有不得不提及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卜昭禹画作里隐喻其中的“环保情结”。他于动物是由喜欢到关怀,由心动到心结,因之形成了他画作的结构、笔墨、图解、程式的“恣意化”趋向,表现对象的欢愉、轻捷、随意、舒适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他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取向,这也是他选择了此类题材的初衷。

 卜昭禹艺术简历

 卜昭禹,字小怀,1954年生于北京,擅中国画工笔绘画,曾先后师从吉林艺术学院王杰、中央美术学院刘凌仓、北京画院王文芳诸先生。1994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班结业。现为吉林省书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2年《药王图》入选日本“川崎市第二十五届美术作品展”。

 1995年《太行行》等作品参加日本东京“和平与进步”日中画家联展。

 1996年《残雪》获日本“第二十四届全日展”国际艺术奖。

 1998年《三国人物》入选“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

 1998年《秋塘絮语》获“98金彩奖·牡丹杯新人”优秀奖。

 1999年《资源物种》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

 2004年《集日》入选“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

 2005年《乌拉民俗手记》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冰清玉洁》入选“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2006年《吉祥的云》获“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

 2008年《疾风.劲草》入选2008全国中国画展。

 有作品在《美术》、《美术家》、《新水墨》、《美阆》、《同泽书画》、《旅游》、《文汇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报刊发表。 出版有《卜昭禹画集》、《卜昭禹专辑》。

 

声明:收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关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