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实力派画家张克申接二连三地由天津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推出了多部花鸟画集,并频频再版,累计印刷数以万册,这在国内画家中实属罕见。尤其是中国画名家技法系列选集《张克申写意花鸟画技法》、《张克申牡丹梅花技法》的出版,标志着张克申的国画创作与教学日趋炉火纯青。
牡丹作为花王,自有其必然。其一是美丽,其二是品格。传说武则天在数九寒冬昭令百花齐放,百花不敢不从,惟独牡丹不为所动。于是,牡丹遭到女王的贬斥迫害。这虽是虚构,也足见人们喜爱雍容华贵的牡丹,古人和今人的喜爱一脉相承。
张克申钟情牡丹数十年,沿着“师法古人”、“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钻研中国画技法,磨练内功和外功。“每当我流连于大师的笔墨时,犹如步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不断求索大师们的朴实情趣,深厚的笔墨意趣,融合西画科学的画理,丰富积累,增强底蕴,创造属于自己和具有时代感的笔墨形式。”这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此同时,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牡丹花为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牡丹的形态、色彩、品格、精神,让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多年来,不管身在何处,久久吸引他的是牡丹花展、牡丹画展、牡丹之乡、牡丹园,常常流连忘返……
中国画以笔墨见功夫,张克申笔下的牡丹用墨酣畅淋漓,构图新颖奇特,立意求真又不乏夸张,其作品清新艳丽,沉稳厚重;所绘牡丹或欹或正,或率或工,充分展示着牡丹的富贵飘逸和绮丽神采。尤其是“没骨法”的运用圆润自如,更彰显牡丹的富贵神韵。翻开他的画集,一幅幅精美的牡丹图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犹如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牡丹园,每幅牡丹图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构图、立意、用墨均有所不同,但依稀可见古人的踪迹,明代陈淳、徐渭、徐熙;清末任伯年;现代齐白石……笔墨当随时代,他的牡丹图自然铭刻着强烈的时代烙印,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画集中的《风雨之中见真情》,以数朵牡丹为主体,绿叶衬托,寥寥几笔点缀雨景,可见牡丹在风雨中顺势摇曳的身姿,以此显示其时的风骤雨狂。《雾中牡丹》虚实相间,白雾中的红牡丹时隐时现,意境深远。《红艳映春雪》的画面上,白雪与银花点缀着盛开的红色牡丹花,艳丽的牡丹对比清白的春雪,浓淡相宜,用墨准确,牡丹静中有动,春雪动中有静,相互映衬,将雪中牡丹的高洁富丽表现得十分完美,散发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逼真效果。如果说自然界里难以想象牡丹在冰天雪地里盛开,但在画家张克申笔下,冰雪中的牡丹更加张扬创作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画集中也有工笔花鸟,并注重情趣和意境的渲染,《和平富贵》的画面上两只白鸽落脚篱笆上,沐浴着春光,欢快地观赏着盛开的牡丹,情趣盎然。《春浓》中的牡丹倚石绽开,麻雀和蝴蝶被花儿的芬芳吸引,驻足观赏,蝶舞雀唱。张克申传承了古代院体工笔形态,运用阴阳晕染法,艳而不俗,雍容华贵,沉静雅致。他的写意和工笔牡丹画中亦有公鸡、锦鸡、小鸟、蜂蝶、孔雀、月亮、山石、芭蕉等景物作为陪衬,虽为陪衬,不敢懈怠。他早年亦画山水,近来创作了《龙腾万里》、《清山溪水》等作品,描绘名山大川,展示北方山水的雄峻巍峨。画面再现的多为秋日景色,其用笔萧索寂寥,潇洒酣畅。《龙腾万里》的画面显示着万里长城的宏伟雄峻,群山高远,深不可测。流淌的清泉顺势而下。长城、群山、清泉、山林以“远、中、近”的空间反差,形成一种和谐均衡的距离感。
2001年,张克申应法中友好协会邀请,参加巴黎中国书画艺术展;2002年,张克申作品参加中国书画澳门、泰国大展。他的作品被法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友人及国内书画爱好者收藏。部分作品收入《世界美术家华人卷》、《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等典籍。
2007年,《张克申国画牡丹精品展》在长春开幕。著名美学家易洪斌高度评价牡丹画展,称道三个“少有”:“在省美术界,举办个人牡丹花作品展是少有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技法的多样化是少有的,以牡丹花卉作为艺术追求,数十年始终如一是少有的。”在长春市,许多爱好者对其以师相尊,桃李满春城。张克申曾结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历任媒体美术编辑、大学教师、教研室主任,所从事的事业始终与美术结缘,所持之以恒的始终是花鸟创作,尤喜牡丹,被誉为“牡丹花痴”、“牡丹花魁”。其艺术评介先后在《长春晚报》、《长春日报》、《吉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他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宋名士、诗人陈与义《牡丹》诗云:“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作为友人和长期跟踪他的书画研究员,我更改此诗赠与张克申,以期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一日钟爱花中王,终身追求路漫漫。花魁情系天香苑,东风独立看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