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编:宋大为
松花石砚品位提升

张新德     长春日报     2009-08-07 11:12:22

    在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上松花石砚展位达30余家,展品数量之多,精品之多,超过长春历次展会。松花石砚收藏者和业内相关人士评价:松花石砚异彩纷呈,品位提升,收藏价值提高。

    以砚承载丰富内涵

    “我制砚的心思在传统文化上,想把古人的智慧表现出来,想把自己的某些感受表达出来,让观者产生共鸣。”长白山松花石砚创研所负责人张涤新坚守着对松花石砚的独特执着。

    2008年11月,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当代工艺美术精品展上,张涤新创作的松花石砚博得端砚、歙砚雕刻家的赞誉。在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上,他的参展品《铮骨砚》获金奖,列砚类金奖名单首位。今年5月31日,雕刻古老琵琶形的《天声砚》被一位深圳企业家花2万元购得。

    日前,张涤新刚刚雕刻的《从容砚》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一块松花石上纵横交错的直线充当棋格,琢磨几枚黑白棋子镶入棋盘,储藏池盖为石雕“汉并天下瓦当”,象征汉代遗存。张涤新解释:世事如棋,曾经辉煌的汉代早已成过眼烟云,现代人应该从容面对人生,切忌浮燥。原创并赋予作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引人遐想,是张涤新作品的特色。

    奇石砚有诗情画意

    一块松花石奇石,作观赏石不够品位,通化市银河松花石砚工艺厂厂长刘伟突发奇想设计出松花奇石砚,即依据天然石形、颜色构思,赋予作品诗情画意。出人意料,一方方松花奇石砚获得藏家赞誉。2006年4月,在首届中国十大名砚博览会上,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张淑芬和组委会负责人对刘伟设计的松花石砚给予好评。

    刘伟设计的《秋山如画》、《两只黄鹂鸣翠柳》、《别有洞天》、《松亭洞水》等多件松花奇石砚在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上展出。新设计雕刻的参评品《一院奇花》获银奖。这方砚的原石表皮暗红,设计为一部展开书籍,一面为砚堂,一面为插图:薄意雕刻古代院墙和满院梅花,宛若一幅国画。刘伟诠释:梅花傲雪迎接春天到来,寓意美好。此前,已有两款《一院奇花》松花石砚在网上公布图片后,被外地藏家购得。新款《一院奇花》引人关注,先后有7位藏家表示有意购买,刘伟要自己收藏不肯出手。《秋山如画》利用奇石暗红和深绿的颜色巧雕:砚四周遍布红叶,中间绿色平静湖面便是砚堂,湖岸近处有草舍和树木。在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期间,刘伟销售十余方高端松花石砚。其中,《情系长白山》售价1.5万元,《彩玉山水》售价2万元,《龙兴长白山》售价3万元。

    刘伟总结制砚经验:砚的天然成份越多,意境越美,越有艺术价值,越受藏家喜爱。

    传统与创新相融合

    一朵残荷,一片带斑点的深绿色荷叶,立于荷塘之中,仿佛正静静聆听细雨声,把参观者带到清爽、平静的意境中。这便是松花石砚《听雨》给参观者的感觉。

    《听雨》的设计和雕刻者为通化市松石斋经理郑喜燕(艺名郑喜砚)。今年春季,中国美术大师彭祖述指点他:“在体现荷花时,不要只体现荷花盛开的美,要从‘留得残荷听雨声’中去追求一下残缺的美。”于是,他有了《听雨》的创意,选定珍藏多年的两色松花石为原料。此石上半部是老绿色,绿色中带有斑纹,正好可充分体现残荷的美;下半部是紫檀色,给人以稳重、典雅、沧桑之感。他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完成了这件作品。

    松花石砚《听雨》长39厘米,宽25厘米,高4.5厘米,获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金奖。许多收藏爱好者纷纷提出购买此砚,最终被一位有心的收藏家出高价购得。郑喜燕追求意境美,以简练的刀法体现事物,其作品清新典雅,如同水墨画。

    仿清宫砚获得好评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皇帝发现松花石色美、质佳,命工匠雕刻成砚,御用和赏赐大臣,并亲撰《松花石制砚说》。清代各朝皇帝都视松花砚为宝物。如今砚界公认,清宫御用松花砚是我国诸石砚中的独特砚种,砚之奇葩。

    2008年6月,通化市石之语砚堂开始仿制清宫御用松花石砚,“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据石之语砚堂经理介绍,石之语砚堂聘请福建和山东工艺美术师担任雕刻师,优选绿色、紫色等石料,按照台北故宫博院出版《品埒端歙——松花砚特展集》提供的松花砚彩色图片式样精雕细刻,所仿康熙、雍正、乾隆等各朝的作品形神俱佳。有的带石盒,有的为暧砚——有石砚盒即可放置热水和火炭的保温空间。在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上,石之语砚堂展出了《龙凤砚》、《云龙纹砚》、《蟠龙砚》等仿清宫御用松花石砚30余方。其中,《龙凤砚》、《云龙纹砚》为上品暧砚。同时参展的还有“清宫风格砚”《五牛图砚》,这是一款借鉴清宫御用式样风格设计的松花石砚。石之语砚堂经理介绍,制作《五牛图砚》是一种探索,他们将陆续推出“清宫风格砚”品种。

    这些参展品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长春有两位藏品经销商愿意与石之语砚堂合作,经营其作品。

    传统石砚市场广阔

    在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上,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展出的传统风格松花石砚引人关注。所涉及的题材多数是龙凤、飞鹤、岁寒三友、荷花、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等。由于参观者接连不断,厂长宋文采和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据介绍,通化市工艺美术厂自1978年开始费时近两年,使失传百余年的宝松花石砚重放异彩,并于198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松花石砚鉴赏会”,得到80多位著名金石鉴赏家、历史学家、书画家的肯定和赞赏。该厂雕刻师张国江于1996年设计的《双龙耳瓶砚》被著名收藏家董寓榕收藏,此砚图片刊登在《中国文房四宝》杂志上;2006年,由雕刻师张国江设计并指导雕刻的《飞天砚》、《双狗砚》、《九龙砚》收录于《鉴赏名家砚》一书,其设计的《岁寒三友砚》获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因此松花石砚被认定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雕刻师黄金海设计《福禄砚》和《云龙踏月砚》分别获第十三届、第二十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这次大展,该厂参展品《梅兰竹菊砚》获银奖。

    宋文采厂长介绍,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期间,该厂雕刻的传统风格小型松花石砚共销售50方。

    相关资料:乾隆帝主编《西清砚谱》

    1774年,乾隆帝亲自主持编纂了《西清砚谱》,将6方康熙、雍正及自己御用过的松花石砚编入砚谱之首,亲笔题写了《西清砚谱》书名和序言。在序言中写道:“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垺端歙,自明以前无有取为砚材者,故砚谱皆未之载。我朝发祥东土,扶舆磅礴之气,应侯而显,故地不爱宝,以翊文明之运,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次日,乾隆帝余兴未消,又挥毫为松花石砚题诗一首:

    长白分源天汉江,方流瑞气孕灵庞。

    琢为砚者文之焕,较以品知歙可降。

    起墨益毫功有独,匪奢用朴德无双。

    昨来偶制龙宾谱,宝重三朝示万邦。

声明:收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关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