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在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上,三位评委现场观看白山市制砚名家张涤新的作品时,连连称赞。评奖结果公布:张涤新参评松花砚《铮骨砚》获本届大展金奖,列松花砚类第一位。
张涤新自幼喜爱石雕艺术,1988年开始制作松花砚,后从师我国著名制砚艺术家叶莲品先生。受叶莲品先生影响,张涤新把砚作为艺术追求、表达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载体,巧妙利用松花石的自然形态、色彩、纹理及表面肌理,寓精巧于天成,蕴匠心于自然,格调高雅。他尤为喜爱和擅长利用古代建筑、器物,如石窟、城楼、编钟、古瓶等来设计砚的形式。1994年5月,他的石砚随《中国山东文化艺术展》去瑞士展出;1994年,《中国文房四宝》杂志第二期和第三两期连续刊登了张涤新的6件松花石砚作品图片;1996年,他的松花石砚作品参加“吉林省首届精英美术、摄影大赛”,并获一等奖;1998年3月吉林省文化厅授予张涤新《民间艺术家》证书。此次参加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的作品,体现张涤新的艺术水平。
《铮骨砚》:钲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用铜铸成,行军时敲打。张涤新利用一块天然形似钲的松花石,稍加刀凿,在表面刻了若隐若现的青铜纹饰,剖开钲的内膛,形成砚池。让人感觉:钲被战火熔蚀后,又冷却了,历经沧桑仍然硬朗挣扎、展示铮铮风骨,令人心灵震撼。
《达摩砚》:张涤新选用一块松花石,利用石的天然纹理制成。与面壁不同,已觉悟了的达摩端坐在山涯上,形象高古深邃,融入自然。砚池如云似水,翻滚奔腾,空间广阔壮观。作者通过静与动、实与虚、近与远的对比,深刻地表现了达摩通观宇宙,超然物外的智者境界。
《石窟砚》:张涤新选用的一块松花石颇似敦煌的一座石山,表面布斑驳流痕,在石壁上凿出石窟与佛像——形象端庄宁静。于山的中部开出砚堂,质地异常细润,色彩晶莹,恰似一池碧水、隐泉。粗犷与精致,荒漠与清幽,幻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令人心醉神驰。石壁上“心源”二字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汉魂砚》:沉积岩松花石一层一层沟痕,犹如朽木,曾因无理想立意,被放置了三年多,后构思雕刻一扇古老的门,饰一件汉代风格铜扶手(门环)。打开门板,门里的故事就是封尘久远的历史。
《天声砚》:一块松花石,感觉像琵琶,亿万年的岁月中,融入了多少内涵?张涤新对其外形没有做一点加工,在盘上磨出砚池,又在长柄上安装3个红木旋纽,具备了琵琶的筋骨,虽无丝弦,仍有余音。
对于张涤新而言,松花石砚代替了笔和纸,在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眷恋的同时,又给予独特的颇具现代意识的诠释,也唤起观赏者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