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收藏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行为,是人们运用智慧来释放闲情逸致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对赝品的再三投入,是伤害自己身心的错误行为。作为收藏者不仅仅是汇集藏品,而是对真正美好藏品的选择和再认识。因此,在总结几十年来收藏的经验教训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抛砖引玉,让新入行的藏友们少浪费一些精力和资金。
一、要运用智慧把握“定力”
收藏的门类多得数不清,对什么最热爱、最喜欢和最着迷,我们往往就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进而收藏了。“定力”就是对收藏什么愿意投入,并享受其带来的快乐。但是,世间宝物无数,喜新厌旧的天性会使我们不断扩大收藏范围,破坏“定力”,多走弯路。
有位朋友喜欢并苦心收藏古玉好多年,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经验,但却受炒做瓷器的潮流影响,突然搞起了瓷器的收藏,由于不擅长且不理智,经常上当受骗。还有位朋友没主见,经常受其他人行为的影响,近十年来收藏的种类换了十几样,但都是停留在低层次变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一事无成。特别是这几年,有的朋友受经济利益驱动,偏离了收藏的本意,失去了收藏的乐趣,变收藏为单纯的投资和炒作了,结果不但没有得到经济效益,还丧失了对藏品地位和品质关注的能力。
多年来,在各种诱惑面前,我都坚持自己的收藏方向不动摇,侧重于收藏红山文化玉器,即使有人拿出巨额金钱,我也没有出卖一件器物。对此,许多人不理解,甚至怀疑是脑子有病,来反反复复劝说,但我始终没有让步。因为,红山文化玉器是我致力研究的最重要课题,是关系中华文明起源探讨的重要信息载体。大量的藏品,认真地钻研,使我在这方面研究上占有了许多话语权,受到了众多行家的赞扬。
只有在收藏过程中学会运用智慧来把握“定力”,才能不将时间浪费在自己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才能事半功倍。把握“定力”就是对收藏什么找寻规律,巧妙的利用规律,坚持不懈,并享受快乐、甘于寂寞。
二、要集中智慧提高“品位”
我觉得运用智慧不仅在于能洞察眼前的一切,明断时事,而在于能预见即将发生的事情,准确掌握变幻难测的收藏市场;还在于能深谋远虑,甚至舍弃眼前利益,以求长远。这就要求收藏家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技能,不断积累知识,提升鉴赏品位,在收藏过程中做出艰难与果断的选择。
对于藏品,我们要从历史、全方位和长远的角度来品味。十几年前,人们对古玉器还都不了解,所以价位非常低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市场上遇到一件汉代的古玉玺,虽然印文早年已经被琢磨掉了,但玉质纯正、造型生动、工艺高超,并且古朴开门。只是由于土沁的关系,表面上看其貌不扬,当时在场那么多人都不买账。由于我系统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古玉玺是非常珍贵的古代宝物,是可遇不可求的高品位收藏品,于是就不顾大家异样的目光,丝毫没有犹豫地购买了。因此,受到了几个人的讥讽,但是短短几年他们已经转为佩服了。
在收藏圈子里有句俗话,忙活收藏几十年,不如把握三五件。说的也是收藏品的品位。古今中外的收藏大家,都是以收藏高品位珍贵宝物而著称,都是收藏品位高超的人。几乎没有谁因为收藏数量众多而名留青史。即便现在没有前人的经济条件,但运用智慧独辟蹊径,也能给自己的收藏带来丰富的成果,也会在收藏专业化、系统化、独特性等方面卓有成效。
一次收藏品交流会上,我发现了一件被卖家称为象牙头簪子物品,仔细观察,它的表面有象牙质地、脆骨质地和树轮纹路。再认真分辨上面模模糊糊的刻划痕迹,看出是延年益寿四个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购入手中。几位朋友非常不理解,说它仅仅是单枝象牙筷子,让卖家给我忽悠傻了。过后,我给他们指出,材质是所谓的“龙须”,延年益寿四个字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他们才恍然大悟。
我一直认为投资收藏可以坚持一个原则,即:只收藏多数人关注和欣赏的艺术品。而收藏研究,主要是确定自己的主攻目标与藏品的高品位。高品位藏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它们不仅是品质优异的物质实体,更是满载当时社会重要信息的一笔精神财富。
三、要想方设法来“以小博大”
资金实力是收藏的物质基础,但我们往往是腰包一鼓,头脑过热,智慧就减弱了。而捡漏却是经常发生在我们手头很紧、囊肿羞涩、与头脑清醒的时候。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的,智慧的收藏,就是以小博大。
前不久,当我遇到一件精美的藏品时感到非常的震惊,但口袋空虚,而古董店老板财大气粗得咄咄逼人,这让我感到自己很无助。无奈之下清醒头脑,运用智慧来仔细观察,从器物摆放的一个细节中我发现了老板对此物并没有很重视,因此鼓足勇气追问老板一些他很难自圆其说的问题,迫使他交代了此物来源的底细,最后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出让给我了。
还有一次,一位卖家想出让珍藏的几十件玉器。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我只好选中了其中最有品位的两件,得到后很高兴,可别人却认为我的买价高了。但没多久,卖家主动找我并以“超底”的价格全部甩给我了。为什么?大家都不明白。只好问卖家,卖家遗憾地说,品位最高的在他手上,留下的再多也一点意思都没有了,他识货,就成全他了。
虽说收藏时要注重藏品的品质,少计较金钱,但是运用智慧时就可以见机于未萌,洞察品位,察克关键,从而抓住收藏过程中出现的要害问题,少花钱多收藏,不怕权贵捡大漏;感动卖家,成全收藏。
四、要理智的保持平和心态
虽说,收藏市场常常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该出手时就得出手,但不该出手时,我们也要宁肯从头再来,也不能被骗上当。因为往往是捡漏的心情越迫切,“打眼”的概率也就越高。凡是急于求成,怕别人抢先收藏时,就容易“走眼”。而理智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制止冲动,保持理智和清醒,明辨真伪。
四年前,一个外地人主动找我出让祖传的红山文化玉器,看了他拿的东西和所讲的故事,我购买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时,他又说还有几个买家等着呢,催促我抓紧时间。我在出手前打了个差,给自己头脑腾出了十秒反思时间,等头脑降温后再认真辨认这些器物,运用智慧周旋,分析他的话语,反复鉴别器物,终于发现了赝品的蛛丝马迹,避免跌入陷阱。
另外,收藏者容易对自己的收藏期望值过大,总认为自己多年收藏的“宝贝”价值很高,听不进不同意见。当一旦被专家否定,导致情绪激动。有的甚至固执己见,死钻牛角尖,执迷不悟。这些收藏心态不端正,自我欺骗的情况,要经常注意,不断地提醒自己,保持平和心态,抛弃消极情绪,淡化经济意识,增强艺术修养。
收藏应该是收藏者的兴趣使然,目标所定。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好自己的智慧,想的、做的,都是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就可以乐此不疲,心情愉快;因此所品尝的辛苦与劳累、惊喜与焦虑,也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这个世界上多一个有智慧的收藏者,就多一个有品位的守望文化的人,多了一个幸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