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编:宋大为
客观辨证看收藏

——吉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孙树林谈收藏

张新德     长春日报     2009-08-06 16:08:24

    吉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吉林省收藏家协会红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吉林省收藏家协会玉器赏石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树林是位做事追求完美的人。他早年学习雕塑专业,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历年来创作、加工了一大批石雕、玉雕作品,掌握了一些玉石器加工、作伪工艺,并做了大量玉器作伪试验;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收藏领域,一发而不止,投入大量精力。比如,他连续三年在国家文物局岗位职务培训中心学习文物鉴定知识,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修,多次参加全国范围内的民间艺术收藏研讨会和国内各大拍卖会,与专家一同到考古现场参观,特别是到辽宁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考古研究所等地“上手”大部分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因此,孙树林对收藏有着独特的感受。10月13日,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收藏观点。

    尊重专家,不迷信专家

    孙树林说,专家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门研究,有专门学问。由此可见专家“专”的范围有限,实际上也是如此。如,有的专家识真,不善于辨伪,因为不知道造假过程;有的专家鉴定某领域某一时段或某一类的文物是权威,而对其它时段或其它类的文物并不十分熟悉,对后者很难做出准确鉴定。甚至有的专家在利益驱使下,故意将赝品鉴定成真品,并开具证书。有位专家自己出书说某类文物全国仅有几百件,可他开具的此类文物证书多达上千件。其中能有多少是可信的呢?在收藏界经常发生专家互相否定的事:有的文物被某专家鉴定为真品,后来又被别的专家鉴定为赝品。

    因此,业内有人发问:谁去鉴定鉴定专家?孙树林认为,藏家要尊重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要给藏品鉴定时,须多请几位专家鉴定。

    要看书,要看是谁写的书

    孙树林介绍,作伪者中出现另一个层次的“专家”——会用高科技作伪。如,用电脑测文物各微量元素,确定赝品原料配方,所制作的赝品可以乱真。而且制作方式工厂化、专业化。河南省伊川县烟涧村作伪的青铜器,骗过了北京权威机构的专家。

    耐人寻味的是,编著鉴定书的专家也被作伪者间接欺骗。孙树林发现,有些鉴定书收录了赝品图片,有的赝品是按原物仿制的,有的是臆造。这样的书真伪混淆,标准混乱。多数情况是,藏家向编著鉴定书的专家提供赝品图片。有的收藏者买了这样的书后,按照赝品图片购买东西,导致上当。如,有一本介绍红山文化玉器的书中,就收录了明显是伪造的大型玉龙。作伪者抱着大型玉龙和编著鉴定书的专家照相。孙树林当面指责作作伪者:你骗专家,专家出的书又坑收藏者!

    孙树林建议,收藏者应买权威专家编著的鉴定书看,看收藏赝品图片的鉴定书会被误导。

    古物值钱,不一定是越老越值钱

    孙书林认为,藏品的价值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等因素。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从美学角度,去研究每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只有具备这些因素才有更高的经济价值。有的藏品有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不一定高;有的藏品很值钱,却没有历史价值,如新开采的翡翠和鸡血石;有的藏品虽然制作年代久远,但因存世量大等原因,收藏价值并不大。应该知道,不一定是年代越久远的东西越值钱。

    以玉器为例。孙树林认为,首先看玉的质地,玉质本身就决定价值。一块好的和田玉子料价格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其次看工艺,工艺大师雕琢的玉器价值高;第三看造型,器型决定用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礼器、装饰品、生产生活用品价值不一样。第四、看制作年份。如,古器物带来远古信息。以陶瓷为例,一般宋代的民窑瓷不如明清官窑瓷器值钱。现代一些艺术品的工艺水平非常高,代表一个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审美意识,少了历史价值,有欣赏价值,也有收藏价值。

    藏品是财富,变成现金非常难

    孙树林说,收藏属于精神生活范畴。藏家在欣赏艺术品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提高了生存质量,陶冶了性情。通过收藏学习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和精神品位,获得快乐和健康,积累了财富,传承了民族文化。

    现在,一些媒体、拍卖行、收藏家,不严肃地炒高藏品估价,使一些人误解:收藏可以捡宝,可以暴富,便以投资心态,进入收藏领域。在收藏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有的人没有练好眼力,没有学到收藏经验,就将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砸了进去,结果买的大部分东西是赝品。南方有藏家请孙树林鉴定藏品:他看到藏家满屋赝品及现代工艺品,藏家还认为经过了某些专家鉴定,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很高的升值空间,还要捐给国家博物馆。孙树林认为,收藏家有过上当受骗打眼的过程是正常的,自己欺骗自己是不正常的。收藏者如果抱着赚钱捡漏心理入门,会带着遗憾离开。

    孙树林认为,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收藏、鉴赏藏品是一门学问,将藏品变成现金是另外一个领域的学问。藏品是财富,想变现金实际非常难,特别是急于变成现金时。藏品价值有多大,不等于现金有多少。他对周围朋友说,没有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没有一定的眼力,没有一定的财力,别轻易进入这一领域。这个金矿不好挖!

声明:收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关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