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艺术品交易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成交量明显低于往年。全国有名的几个大的拍卖公司,拍卖场内的竞拍者也寥寥无几,成交率不高。在2009年秋拍开始之前,许多业内人士对市场前景不乐观。认为在金融风暴没有过去的情况下,艺术品市场将会快速下滑。
在观望和等待中,2009年秋季拍卖拉开了大幕,结果是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专场上槌声频频。
特别要提的是瓷器、书画艺术品的成交情况很是喜人,北京保利以15.78亿元的成交额创造了内地拍卖史单场新记录。其中一件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拍出了1.6912亿元,创新了全球中国绘画成交记录。清雍正柠檬黄地洋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以6776万元成交。
中国嘉德09年秋拍也以15.33亿元人民币的历史单场最高记录圆满落幕。中国书画部分的成交额就高达11亿元,其中傅抱石的《巴山夜雨》成交额高达1848万元;吴冠中的《柳阴沐牛图》以1456万元成交;黄宾虹的《浅绛山水四屏》拍出了1232万元的佳绩,书画场的总成交率高达91%。
中国嘉德瓷器艺术品专场内,一件“清乾隆粉彩山水图百鹿尊”成交价达442.4万元,另外还有一件“清乾隆茶叶末釉鸠耳瓶”成交价为179.2万元。在该专场中,成交率超过80%,成交价格普遍高出最高的估价。
中国嘉德秋拍古董珍玩部分成交近3.8亿元。从本场成交来看,官窑精品瓷器在市场上依然居于主流地位。清乾隆青花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974.4万元,明永乐青花花卉纹执壶952万元,清乾隆六年唐英敬制青花缠枝莲大炉851.2万元,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福寿呈祥”灯笼瓶784万元,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560万元。而清乾隆“迪光崇典”“御制文溯阁记”玉册连紫檀盖盒1232万元和清乾隆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672万元的成交额,也预示着玉器行情的走高。文房清供及古墨行情也节节攀升。
为什么会出现拍卖场槌声频频现象?有业内人士分析原因:第一、拍品档次高、品位好。第二、现在收藏者对品位好的藏品特别追捧。第三、有相当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进入收藏领域。第四、企业收藏行为对艺术品市场有拉动作用。第五、一些投资家将投资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手段。
今秋拍卖场槌声频频是否说明:投资收藏艺术品就一定会保值、增值呢?一定会只赚不赔,没有风险呢?
笔者想起一件往事: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日本收藏家在欧洲拍卖场以几千万美元巨资竞得一幅凡高的名作——成交价远远超出拍品的客观真实价值。有业内人士分析,该作品成交价是被热“炒”而成的。此后,那幅作品再也没有在拍卖场上出现。因为,不会有哪个买家肯出更高的价竞买了。
投资收藏艺术品一定要冷静,不能被“炒”的价格所左右。如果经济实力允许,又有兴趣,选择投资收藏艺术品当然是很好的投资选择,但一定要选择真东西精品,价格又要合理。收藏这样的艺术品,才会没有大风险,时机成熟后再进入拍卖市场,一定会有很好的经济回报。
笔者建议,收藏者应对绘画、书法、美学、化学、物理等都应有所掌握,特别是了解历史,一个有鉴赏能力的人一定是对历史和综合艺术都有很好修养的人。作为收藏者应及时掌握艺术品市场行情真实的变化,初学收藏时应请有经验的专家、行家当顾问,不能盲目行事,切忌照图索物或听“故事”。
(本文作者系吉林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主任、长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陶瓷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