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书画一直是各大拍卖会的重要拍品。自1995 年起,我多次参加中国嘉德、荣宝斋,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北京华辰、北京保利等国内有影响的拍卖会,拍卖书画藏品和购进新作,从中把握中国书画市场的价格走势,确定自己的书画收藏目标。
书画价格从一度疯涨转为理性回归
2005年至2007年,国内当代书画市场一路火爆。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黄胄、程十发、刘大为等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的价位在国内各大拍卖会不断刷新。一幅作品的价格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已不鲜见,张晓刚的一幅油画拍到上千万元。显然,有许多作品价位超越了自身的价值。
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家从投资角度进入书画市场,用炒股的思维和手法进行艺术品投资,推波助澜。其中,有的投资人出于自我表现和投机,用耳朵投资——听别人说谁的作品有增值空间,就跟风买进,导致有的作品价位被炒得过高。
进入2007年底后,国内当代书画市场开始降温——书画市场逐步回归到理性状态,书画价格逐步回归。经过大浪淘沙,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价格稳定,有些被炒得过高的作品价格下跌,而有的原来被低估的作品却在涨价。比如,齐白石,李可染的作品仍然坚挺,有的作品两年前被炒家花百万元买进,现在四五十万元拍不出去。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有些当代名家作品价位还没有回归到正常水平。
有些藏家对书画价格判断有误区
在2006年9月北京荣宝斋拍卖会上拍卖程十发的一幅国画作品时,起拍价30万元,多位买家竞争激烈,我的一位朋友举到50万元成交。中午,他问我是否值得,我只说作品不错。待下午现场气氛冷了,这位朋友感到当时冲动了,宁肯不要交上的5万元保证金也没有去取那幅作品。
在拍卖会上,有些名家的作品是在特定场合下,被现场气氛抬到本人最高价,而不能是平时交流的尺度。有的藏家手中有某名家的作品,得知这位名家的作品拍出高价,便认为自己的藏品也能卖到这个价位。如果抱着非这个价位不卖的想法是遇不到买主的。再者,名家的作品也有差异,有精品力作,也有泛泛之作。包括省内画家,其作品都按最高价交流不现实。
因此,藏家的书画想进入市场交易,必须全面了解画家作品的市场信息。
收藏书画应着眼名、真、精、新
书画投机、投资和收藏如何区分?有人认为:今年买了,明年卖了是投机;几年后卖了是投资;10年后出手是收藏。以收藏理念收藏书画,往往会得到丰厚回报。
我于1992年花当时高价3000元购得一幅周思聪人物画(三平方尺),2005年6月在中国嘉德拍卖到6﹒04万元。我于1992年花2000元购得张广绘《牧牛图》,现在有人出价3万元,我不肯卖。两幅作品在我手中均超过10年,增值十几倍。
当然,收藏书画要了解其真正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等一个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长时间的不断成交价才具有可信度。可从四个方面着眼:名、真、精、新。名,即名家作品;真,即真迹;精,即精品;新,即品相新。名家精品认定,要考虑三个重要因素:第一、具有个人独创风格;第二、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他人难以摹仿;具有时代或超越时代精神。而那些“行货”,即作品绘画技巧低、文化含量低,或是仿名家之作,没有太大的价值。
现在,一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中青年书画家,随着他们的阅历、艺术修养的提升,作品的价值会逐步提升。初入门者,可以选择他们的作品。
(作者系吉林省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副主任、长春市金丽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