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编:宋大为
知行合一的古玉鉴藏家杜平

李欧     主流网-长春日报     2015-12-01 10:30:11

百赏雅集发起人杜平年纪尚年轻,刚近不惑之年,却早已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委会资深古玉鉴藏家,担任某些收藏网站玉器论坛版主多年,属于许多玉器论坛的元老级人物,经常在媒体上发表玉文化的独到见解。我们未曾见面已经成为好朋友,几年前在南方一个小城巧遇时,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开诚布公地彻夜畅谈,以后更是信息往来频繁,我对他的了解日益深刻了。

藏——选准夏商周高古玉

最初,杜平进入收藏领域是从对古陶感兴趣开始的,之后在收藏研究古陶的过程中领略了高古玉的魅力,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高古玉系统收藏和研究。

上世纪末,杜平有幸陆续结识了一些老一辈古玉收藏大家,使他如虎添翼,率先跨进了顶级高古玉收藏与研究的前列。从此,他将收藏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古玉领域,特别是以夏商周三代高古玉鉴藏为主,尤其是在古蜀、古滇文化领域的高古玉器上。他认为,充满神秘气息、狞厉之美的夏商周玉器艺术是中华玉文化的一个巅峰。古玉真正的价值并非在于材质,而是在于它的深厚文化内涵。

在杜平的众多收藏品中,他最钟爱一件商代的玉龙首型器,是一件整体沁斑遍布,已呈鸡骨白状的圆雕龙首,龙口略张,似在吞云吐雾,身背上有两道羽纹,仿若腾云驾雾而来,整体艺术匠心独到,尽显流畅之美,生气勃勃之姿。杜平认为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民族精神象征物。还有一次偶然的机缘,杜平收藏过一套商代的十二生肖兽首玉雕像。杜平说:“它们的造型非常古朴可爱,活生生就是动漫人物的现成素材。”

商代玉龙首

京城收藏界元老费伯良先生是给故宫捐赠藏品最多、等级也是最高的收藏大家,费老在生前鉴赏过他的古玉藏品后,曾欣喜评价道:“天外有天”,表示非常认可他的藏品水准,并曾与他相约一起赏玉、斗玉。

流年似水,现如今杜平从事玉器的收藏已经有十余年的时光,而他的高古玉藏品系列中的典藏精品已达百件。

知——探索玉文化内涵

2001年,成都市发现的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震撼考古界。其中,一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玉琮完全一致的青玉琮引人注目。有学者认为,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青玉琮并非蜀族本地制作,推测是辗转流传下来的典型良渚文化玉琮。其制作时间早金沙文化年代1000年。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玉琮

杜平深入分析后提出:金沙青玉琮与良渚玉琮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在玉的色泽上,良渚玉材多呈鸡骨白,至今没见过金沙玉琮这样的玉质;其次,从工艺上,良渚中间孔均为对钻而成,中间未经过精细的打磨,留有明显接茬。而金沙玉琮打磨细致,没有明显的接茬;金沙玉琮为龙溪玉,是四川特有的地方玉料,再类比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透闪石青玉质的玉器,故此器确应为古蜀人之作。杜平认为,之所以金沙玉琮有良渚文化元素,是因为金沙文化和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互相辉映的两颗璀璨明珠,为长江上下游流域古代文化交相辉映、互相影响的最好实证,金沙古玉和良渚古玉相映生辉。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新华网等近百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金沙遗址出土的商代玉璧型器

“古玉就是破解古代文明之谜的密码。”杜平认为:“探索研究古代玉文化,破译和解析古人遗留下的文化谜题,不仅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普及中国文化的精华知识,而且还可以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

最让杜平推崇的是:“古人常以‘君子比德于玉’来做为自身的处世哲理,收藏古玉更可以把玉的品性和人的品格结合一起,提升收藏者自身内在的文化修养,以玉养心,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他认为,古玉收藏只是人生历练的一个过程,做一个如玉品性的人,这样一种玉的人格特质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所推崇的,并为之不断修炼自身以期接近或达到高境界。

杜平说:高古玉是东方文化中最具人文内涵的高贵艺术品,懂得感受高古玉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读懂它、彻底认知它,才可领悟到玉文化的精髓之处。

行——做玉文化传播者

近几年来,我有意无意地总能看到杜平在许多媒体上传播玉文化的信息,及新闻媒体关于他的访谈报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他的总体印象:杜平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远古文明及中华玉文化传播工作。

杜平发起京城百赏雅集,积极推动玉文化鉴赏与传播,并将在京城推出玉道玉会所,即首家集合玉文化的鉴定、交流、展览的三位一体的中心平台。他经常通过媒体发表颇有见地的古玉器收藏鉴赏文章,并与他人合著推出《问玉三星堆》画册、及策划指导着其他系列玉文化项目。他倡导古玉器收藏要正本清源,对古玉器收藏热潮及中华玉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现在,他在古代艺术品收藏界中颇具影响力,在他的积极策动下,由京城主流媒体牵头成立了中国私人博物馆馆主俱乐部,旨在引导收藏大众树立正确的收藏观。

与玉结缘,或许是多年来受到了玉的熏陶侵染,或许有独特人生感悟,杜平性情温雅、低调谦和。我对杜平的评价是:知行合一。我将他视为知己,他也非常高兴。我为有这样的知己而感到幸运。

(本文作者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古玉收藏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委、执行编辑、本刊顾问,在学术刊物发表多篇高古玉研究文章)

声明:收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关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