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编:宋大为
收藏“杂家”王晓松

张新德 文/摄影     主流网-长春日报     2010-03-09 13:19:08

 2006年5月28日,本报收藏专刊登载了署名王晓松的文章《民国瓷器的辨伪》,获得好评;2009年7月2日,本报收藏专刊又刊发了署名王晓松文章《开破车的俄罗斯收藏家》,文中提及了作者收藏铜像的一段经历。

 王晓松现为长春工程学院体育部教师,是位收藏杂家——收藏古钱币、铜器、瓷器、家具,以及其它杂项。而且,多项精通,鉴赏能力强,与北京等地高手交流真品老货,博得信誉。

 个人的兴趣在收藏

 能够收藏“杂”而“精”,王晓松说:自己的兴趣在这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晓松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收藏古钱币,起步就到北京古钱币市场找几位收藏大家交流。从收藏北宋和清代钱币入门,后重点收藏辽代花钱——花钱承载的内涵多。他每次去北京之前,都准备若干问题,见到收藏大家一一问询。所购买的古钱币都是“标准钱”,他曾经花当时市场最高价120元购买一枚“辽钱”。每次买回古钱币后,都反复观看研究,查阅相关书籍。因为兴趣使然,一部中国古钱币专著竟然被翻烂了,书中内容熟记于心——哪枚钱币图片在哪页都能一一指出。他原来未翻过几页历史书,在研究古钱币过程中,学习了与古钱币相关的历史,掌握了各朝各代制币的大背景。在研究古钱币时,了解古代制币时留下的痕迹,诸如工艺水平、字体风格、原料成份、造型、颜色等。

宋徽宗赵佶书钱文“崇宁通宝”

镂空铜龙饰花钱

 辽代钱币粗犷,不以精细著称。王晓松收藏一枚镂空铜鎏金龙饰花钱制作工艺却特别精细,在国内没见到第二枚。与早几个月购买的同类造型钱币比较,可见在辽代不同阶层人物,佩带不同的花钱。因此,这枚钱币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镂空铜鎏金龙饰花钱

 由于对古钱币有了鉴赏力,王晓松轻松切入相近的铜器鉴赏收藏,很快能辨别真伪,是否修补,其鉴赏力与国内一流鉴赏家比肩。他于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在俄罗斯莫斯科体育大学留学期间,就购得几件流散海外的中国古代铜像精品。

 因一次意外而改项

 2001年,王晓松珍藏的多枚古钱币被盗,其中辽代花钱上百种——大量心血化为泡影!这让他对收藏古钱币心灰意冷。还是因为痴迷收藏,而将目标转为古旧瓷器。他感觉,瓷器体量大,不易被盗贼偷走。

 当时,民国瓷器存量较多,赝品少。王晓松先研究收藏民国瓷器,如同收藏古钱币,观看研究收藏大家的藏品和博物馆藏品,范围涉及普通瓷器和名人绘画瓷,包括“珠山八友”作品。待具备眼力后,他又研究收藏清代和明代瓷器,藏得精品,也淘得官窑瓷器。此后,他又涉足犀牛角雕刻等杂项,样样都很在行。

 近期,王晓松收藏一件明代黄花梨条案,就让同行叹服。王晓松说,明代黄花梨家具是家具类中的顶级品,收藏这件黄花梨条案前几个月,他还不具备这类家具的鉴定能力。因为原来的藏家是他的信任的朋友,他才肯出资购买。他与原藏家谈妥合适价格后,商定:搬回家研究,鉴定准确后再付款,不然退货。

 自这件黄花梨条案进家后,王晓松翻阅了王世襄等名家编著的多部家具书,对照实物,寻找答案。他感觉已经有了十足把握了,才付清家具款。有行家预测:这件黄花梨条案增值空间较大。

 几点感悟值得藏家借鉴

 在闲暇之时,王晓松徜徉收藏领域,心情愉快,淘得多件喜爱的藏品。回顾自己的收藏经历,他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选择藏品时,不能把利益看重了。

 王晓松说:现在,很多人把收藏同经济利益结合太紧密了。他认为,应该注重藏品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只要藏品有这些价值肯定会有一个好的经济价值。如果收藏者非常看重经济利益,想找便宜、捡漏,往往使鉴定能力变弱。王晓松介绍,当有人打来电话讲“这个物品如何好”时,他提醒自己:一定要冷静!

 2009年12月,王晓松得到信息,某网站介绍:银川有位藏家的一件“明代铜像”,上过电视鉴宝节目,有专家点评,要价8万元。若是真品值二三十万元。王晓松上网查看图片,判断那件铜像是明代铸造,便与朋友乘飞机飞向银川。在途中,他仔细回想真品有何特征。待到达目的地,看到铜像的一瞬间,他第一感觉铜像有人为做旧痕迹,与上网图片明显不同,是赝品。他分析:那张上网的图片经过修改,很有欺骗性。卖主见王晓松表示不买时,尴尬地说:知道你们是行家,就不让你们来了。

 第二、准备越充分,成功的几率越大。

 王晓松认为,藏品只有相对价格,没有绝对的价格;藏品价格空间越模糊,越有增值的可能性;对藏品市场行情掌握越多,成功的几率越大。

 王晓松购买了多部各部介绍藏品的专著、各大拍卖行的拍卖图录,经常登录各大收藏网站和参加国内各大拍卖会,详细了解各种藏品行情,并能客观分析、预测它们未来的走势。

 第三、与收藏高手交流,可走捷径。

 王晓松说,他收藏的目的是传承文化、历史。他收藏的多件珍品是想传下去的。收藏的大前提,藏品必须是真品,不然别的意义都没有了,而且也必须是精品。初学者与收藏高手交友、交流,可获得鉴赏知识等,是走捷径。在王晓松喜爱交往的朋友,也都是收藏真品、经营真品的藏家。2009年8月10日,本报收藏专刊发表了王晓松的文章《俄罗斯收藏家实话实说》,反映了他推崇诚信经营的理念。

声明:收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关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