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友人论及人生之乐,莫过于在诗书画这一片风雅文采之地。打开我收藏的一幅画卷,神思飘渺,意追古贤今俊。赏名欣家书画时,会深感我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金昆集团副总经理谭彬坦诚地对记者说。
谭彬介绍,他收藏书画主要不是获得财富,也不是给子女留点什么,也不一定说藏品值多少钱,只要喜欢,就觉得有价值。因研习书法,他喜欢收藏名家书画。上世纪80年代,他曾驻北京负责企业营销,多次到琉璃厂等处观赏书画,仅中国美术馆就去了几十次。每次到天津、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办事,他都抽空参观当地博物馆的书画展。他研读了《中国美术史》、《基本画法》,以及中国历史、著名画家的经历等。他对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范曾、黄胄等名家的风格都有所研究,并对明代画家沈周和文征明的艺术风格也有所了解。在朋友家中,他也见识了古代假画和现代仿品,对作伪手段做过剖析。
上世纪80年代,谭彬购得明代著名画家沈周的小幅《山水》和两幅清代绘画,经北京市文物协会的专家鉴定均为画家真迹。同期,谭彬一次到南京出差,在一家画廊购得一幅当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山水》。上世纪90年代初,谭彬从天津书画家手中购得当代著名画家范曾画作《老子出关》。还购得当代“画坛百杰”之一何水法的《花鸟》及当代名家刘奎龄的《动物》。收藏长春书画家作品,谭彬不以名气论,他的藏品中有长春画家王杰几幅写意虎。
绘画是有语言的,它的语言往往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无穷。欣赏研究绘画,能获得精神享受,以感受人生的哲理。
谭彬说,明代沈周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周山水画最负盛名。谭彬说,沈周的《山水》空灵、幽静、平淡,禅意非常浓,让自己心情平静。傅抱石独创“抱石皴”,对山石质感的描绘,比之传统的任何皴法更显苍莽效果。其《山水》作品豪放灵动、大气、超凡脱俗,看后感觉心胸变得宽广、博大。王杰画的写意虎,憨厚,憨态可掬,犹如秧歌队中的大头娃娃,招人喜爱。
因推崇老子《道德经》,谭彬非常珍惜范曾画作《老子出关》。他说,老子《道德经》是不朽之作,留给后人的是伟大的思想,许多名言,铭刻脑中。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出关》构图淡雅、干净、线条利落,老子闭目养神、骑牛出关,旁边有一个雅拙无邪的村童做他的书仆,背着几卷《道德经》和盛水的大葫芦。老子素衣布鞋,须眉皓如雪,而头发披散,不着巾帻,飘飘欲仙,寂然凝虑,那止水般的宁静,象征着老子澄潭千尺、清澈幽深的思维,使他油然而生无法言状的感动。
谭彬喜欢欣赏竹子和兰花,收藏多幅名家之作。他说:一般在怪石旁画兰花,兰花风姿高雅。心静如水的画家才能画出好兰花。心静如水做事才踏踏实实。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立凌云时无虚心”。做人要有情操和气节。谭彬给自己写出准则:“闲时勿荒,繁事勿慌。言于取信,无欲则刚。和如春风,潇如秋霜。”他解释:潇,指潇洒;有秋霜时,还有绿叶和红叶,非常美丽。意思是,做什么事,都得是健康的东西。
可谓“无心栽柳柳成荫”。谭彬虽然没有追求收藏书画获利,但有些书画藏品明显增值了。沈周的小幅《山水》和傅抱石的画与藏友交换了藏品。而傅抱石《山水》又于2005年以240多万元在沈阳拍出。现在范曾画作《老子出关》价值可达60万元。刘奎龄作品拍卖价已达40万元。
“我和那些书画都有感情了,真是舍不得卖掉任何一幅,缺钱也不想卖。”谭彬说,“自己从书画中获得的精神财富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