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如意
痕都斯坦玉瓶
一个偶然的机会,长春收藏爱好者邵宇飞真正结识了玉器。此后,他对玉器的收藏与研究一发而不止。仅仅几年,他便成了有影响的玉器藏家,现任吉林省收藏家协会玉器赏石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
震撼——初见美玉时
邵宇飞于天生喜爱收藏、怀旧。儿时的玩具、小学的笔记本和作文本、中学体育达标微章等,都难以割舍,一直珍藏。
爷爷见他如此,便将自己的惟一的藏品——一块鸡血石送给他。爷爷原来也是收藏大家,遗憾的是,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了几次家,只有这块鸡血石幸存下来。正读中学的邵宇飞并不知道这块鸡血石的珍贵程度,只是被那血一般的颜色吸引着,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自认为宝,从不示人。受其影响,邵宇飞参加工作后对收藏天然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瘦、透、露、皱与形、质、纹之间遨游。
由于工作关系,邵宇飞常去北京。2000年秋,他应朋友邀请参观北京“吉林大厦玉器展”。此前,他对玉器没有特别关注,没有一个直观而感性的认识。此次,他一进展厅就被光彩照人、精美绝伦的玉雕作品所震撼。一尊半米高的羊脂白玉关公,洁白无瑕,油亮欲滴,栩栩如生;一件雕有“汉柏图”的白玉大山子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置身展厅,邵宇飞激动不已,一个想法在心中迅速膨胀——自己一定终生爱玉、藏玉……
藏玉——潜心辨真伪
2001年4月,邵宇飞收藏第一批玉器为4件古乐俑,是从长春一位收藏者手中购买的。卖主介绍玉乐俑原是陕西农家的藏品。邵宇飞反复查阅《中国古代玉器丛书》、《中国古玉》和清代刘大同著《古玉辨》等专著,对照玉乐俑面部、头饰、服饰等特征进行研究。历时近一年,才得出结论:4件古玉乐俑为汉代作品。研究4件古玉乐俑使邵宇飞有了一定鉴定古玉器的眼力。
有位长春收藏爱好者重点收藏金银器,一次偶然购得一件玉瓶,并未看重。邵宇飞在此人家中见到这件玉瓶时顿生爱意。这件玉瓶高26厘米,为青白玉雕琢。他越看越觉得这件玉瓶像痕都斯坦玉器。在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曾经有个痕都斯坦国,其玉器的“莨苕纹”风格独特,玉器壁应用水磨法磨得非常薄。经反复研究,邵宇飞判断此瓶便是痕都斯坦玉瓶,便购入囊中。
玉器家族中的玉砚是“观赏文玩”。 邵宇飞留心寻找收藏高品位玉砚。2003年,他从长春一家刚开业的古玩店购得一件清乾隆年间雕琢的圭形青玉砚。一年后,他又收藏了一件重达一公斤的和田白玉雕龙砚。邵宇飞说,现在世界上公认和田玉是最好的玉种,开采历史达4000多年,资源已十分稀少。因此,这件和田玉雕砚十分珍贵。
玉器藏品渐丰,邵宇飞鉴赏能力迅速提高。2004年初,有位朋友购得一件“玉象”,请邵宇飞鉴定真伪。邵宇飞发现“玉象”闪“玻璃光”,且不同层次分布气泡,鉴定此品不是真玉,而是用玉粉人工合成的。他告诉朋友,真玉为透闪石以油毡式排列的,不会有气泡,不会发“贼光”。朋友不信,又请北京荣宝斋玉器鉴定专家鉴定。玉器鉴定专家也鉴定此“玉象”原料是人工用玉粉合成的。
有一次,一位藏友很急切用车接邵宇飞去看玉,说他的朋友——长春藏家正在高速路口等着。原来,几个外地来人有一套“汉代玉车马”要出手,并且还有参拍的拍卖图录,已和长春藏家谈好了几十万成交。这个藏友得知后,让他的朋友先别付款,请邵宇飞掌眼。邵宇飞来到现场,见拍卖图录是不知名拍卖公司的;打开精美的锦盒,“汉代玉车马”给他很古朴的感觉,细看沁色不够自然,阴刻线里还留有现代砣机的痕迹,明显是后仿的。于是,“汉代玉车马”交易被阻止了。
邵宇飞发现,市场上有看似漂亮的“和田仔料”是作伪者用化学颜料染出的“金红皮”。他告诉朋友,这样的假“和田仔料”有毒,不宜把玩。
学玉——追求高境界
“玉有温润的手感、精美的外表、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珍贵的价值。”邵宇飞说:“越研究就越喜欢玉,因为它带给你的是全方位的享受。”
邵宇飞列举了古人对玉的评价:《诗经》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说文》指出,玉有仁、义、智、勇、忠“五德”;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邵宇飞分析:玉的温润光泽,让人联想到“仁”的品德;玉的致密坚硬,让人联想到“智”的品德;玉有棱角却不伤人,让人联想到“义”的品德;玉的瑕瑜互见,又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品德。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崇尚玉的气节之意。古人用“冰清玉洁”一词赞美玉之高尚纯洁。古人认为玉能使人“行有节也”,因此,达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程度。
藏玉多年,邵宇飞感触最深的是从玉器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他说:玉不掩瑕,瑕不掩瑜,做人的道理也如此,君子坦坦荡荡,有错认错,知错就改,自己轻松,别人也不累,这多和谐呀!玉佩戴在身上时,会提醒自己——行为有节,好好做人。
受邵宇飞影响,他周边有十几位亲友也加入了玉器收藏者行列,均有所得。